
【AI】DeepSeek 横空出世 性能对标 OpenAI o1

2025 年 1 月 20 日,DeepSeek 发布 R1 版,性能比肩 OpenAI o1 正式版。
该模型在数学、代码和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表现卓越,性能直接对标 OpenAI 的 o1 正式版,同时以开源形式向全球开发者开放,并使用 MIT 协议开源,支持免费商用,无需申请授权,为 LLM 大模型开源世界又补给了满满一仓库弹药。
另外由于 DeepSeek 训练成本极低,直接颠覆了传统 LLM 高昂的训练方式,英伟达等企业都受到明显影响。
虽然这已算是科技圈家喻户晓的新闻,但这次发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所以这里多说两句。
如果说 2022 年 11 月底 ChatGPT 的发布是 AI 时代的第 0 步,那 DeepSeek R1 的发布算是 AI 时代的第 1 步,代表 AI 已降低成本至大众使用(连小红书上都是各种 DeepSeek 使用教程)。类似于计算机的发明,刚开始是体积巨大、价格高昂;后来 PC 发明,才真正进入到大众应用。
参考链接:《DeepSeek-R1 发布,性能对标 OpenAI o1 正式版》https://api-docs.deepseek.com/zh-cn/news/news250120
【AI】Google AI 概览出现在 74% 问答型搜索

国外某团队分析了 7 个行业共计 10000 个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情况,研究 Google AI 概览的展示情况,得到几个结论:
- 在研究的 10000 个关键词中,AI 概览出现了 29.9%,占搜索量的 11.5%
- 问答型搜索最常触发 AI 概览,出现率是 74%
- 中等搜索词更常触发 AI 概览(月搜索量在 501 到 2,400 之间),高搜索量关键词触发 AI 概述的可能性较小
- 导航查询很少产生 AI 概览(例如搜索特定网站)
- AI 概述更偏向出现在非品牌搜索中:33.3% 的非品牌搜索显示 AI 概述,而只有 19.6% 的品牌搜索显示 AI 概述)
- AI 概览对 SEO 结果展示的影响明显。在移动端,出现 AI 概述后只能展示 1,2 条 SEO 自然结果;在 PC 端点击 AI 概述的“展示更多”,将使 SEO 结果往下移动 220 像素
- 排名靠前的 URL 更有可能出现在 AI 概述;精选摘要通常与 AI 概览共存
- 以专业知识而闻名的网站,尤其是在金融和医疗保健领域,更容易出现在 AI 概述,而 Reddit 和 Quora 等 UGC 网站虽然排名靠前,但在 AI 概览中出现较少
参考链接:https://www.searchenginejournal.com/google-ai-overviews-found-in-74-of-problem-solving-queries/538504/
【Google】移动端搜索结果中的面包屑网址简化

因为移动端通常无法正常展示网址结构,Google 简化了移动端面包屑导航的 URL 展示。简化后只展示网站首页 URL,不展示完整 URL。如下图所示:
经测试,现在已经上线完成。

参考文档:《简化移动搜索结果中的可见网址元素》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search/blog/2025/01/simplifying-breadcrumbs?hl=zh-cn
【SEO】Google:字数统计本身毫无意义
Google 的 John Mueller 在 Bluesky 上回复了用户的一个问题,提到字数统计本身没有意义。
这个用户提问:同一个网页为什么在 3 个 SEO 工具的字数统计完全不同?
John Mueller:这也是为什么字数统计本身毫无意义。
我的理解是:专业、丰富的内容,一般都字数较多,在 Google 中有更好表现。所以在数据调查时会发现,字数较多的网页有更好的 SEO 表现。这只是说明字数和排名有相关性,并不存在因果关系。
比如一大段不解决问题的废话,就并不会获得很好的排名。
参考链接:https://bsky.app/profile/johnmu.com/post/3lfumngdf222p
【Google】谷歌更新搜索质量评估指南 多次提到 AI 内容

搜索质量评估指南是 Google 写给排名评分员的文档,我之前提到过多次。文档里有很多 Google 评估排名的标准,比如搜索词背后的用户需求是什么,怎样的网页适合排名靠前,怎样的内容算是满足了用户需求等等。
Google 在 2025 年 1 月份更新了搜索质量评估指南,除了更新了低质量网页的标准和示例外,还加入了 AI 内容的部分,共提及 14 次。
其中有 Google 对 AI 内容滥用的处理态度,也有 AI 生成高质量内容的肯定,整体还是比较中立而务实。
部分内容如下:
复制、改写、嵌入或转载内容并不会自动导致页面被评为最低质量。然而,当页面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内容(包括文本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等)都以复制、改写、嵌入或转载方式呈现,且付出的努力、原创性和对访问者的增值都非常有限时,就应被评为最低质量。同样,仅仅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并不能决定页面的努力程度或质量评级。生成式 AI 工具既可以用来制作高质量内容,也可能用来制作低质量内容。例如,利用生成式 AI 工具创作高质量原创艺术作品可能需要大量努力;但也可能利用生成式 AI 工具制作出投入很少、原创性和用户增值都极低的最低质量内容。
从中可以看出 Google 对 AI 内容的看法:
- AI 仅是工具,不好也不坏,主要看用来创造有价值的内容,还是批量生成低质量、对用户无实际帮助的内容
- 强调原创性和用户价值。Google 的核心观点还是内容是否具有原创性、是否给用户提供了价值;如果利用 AI 生成了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,也是认可的;其中的原创度,即是否加入新的观点和内容
- 对 AI 批量生成低质量内容的警惕。Google 对大规模生成低质量内容是持负面态度,尤其是整站都是以 AI 方式产出内容
感兴趣的可以看下搜索质量评估指南的完整文档,地址是:https://seroundtable.s3.amazonaws.com/searchqualityevaluatorguidelines-01232025.pdf
【AI技巧】利用 Deep Research 生成长篇、高质量的内容

用 AI 生成一篇 1000 字左右的内容,这个现在算是常规操作了,那用 AI 生成一篇专业论文呢?
Gemini 和 ChatGPT 先后上线了 Deep Research 功能,可对提供话题进行深度调查,最后产出一篇内容丰富、信息量巨大、类似专业论文的长篇内容。如下图是 Gemini 的 Deep Research 内容截图:

还有一个是 ChatGPT 的 Deep Research 内容截图:

从内容的丰富度、专业度来看,Deep Research 内容比常规生成的内容要更高质量。
不过也仍有一些问题,比如部分信息不准确、生成质量不稳定、限额过低等问题。
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先尝试下,估计迭代后再投入使用会更好。
参考链接:
- ChatGPT 的 Deep Research 截图取自文章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sWzhmiPtjStKgtyt7yv-g
- Gemini 的 Deep Research 截图取自视频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rSAUyf_iUc
最后

讲个令人起鸡皮疙瘩的事:现在已经是 2025 年的第二月了。
另外,头图修改自 Irina Blok 的漫画。